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魏延简介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蜀汉大将魏延的简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历史三国的魏延简介
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
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
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
这杨仪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获取了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难免会碰出“火花”来,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
《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
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胜。
最后,该谈谈最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了。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于是很多人便用这个会议没有魏延来做文章,说是诸葛密令诛杀魏延的。可实际上呢?
要知道,诸葛生前很欣赏也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在这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营必然前与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
有人说杨仪是当时远征军最高长官,其时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有假节的身份,而杨仪不过是长史,秘书罢了。
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
就这一件事情,害的那些崇拜诸葛的人们为了诸葛的名誉,便处处迫害魏延,一直把他打为现行反革命,到了罗贯中的小说中脑袋也长出反骨了,谬也!只是说明这些诸葛的追随者也不了解诸葛!
而且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当然,反对者也可以认为,是魏延方向感太差,走错路了!
倒是他的敌人,杨仪后来由于不得**,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
用魏延来和其他几员蜀国大将比较一下。
关羽高傲,所以虽然亲善士兵,可是却因为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害了自己一条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又老了,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所以说,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只有魏延。
蜀汉大将魏延的简介
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
魏延最早是荆州牧刘表手下的一个小将,不受重用,后来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到荆州依附刘表,魏延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刘备,刘备十分欣赏魏延。不久,刘表病逝,曹操抓住时机进攻荆州,新继任的刘琮年幼,听信蔡瑁等人谗言,投降了曹操,于是魏延逃出了荆州,投靠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于是刘备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刘备就打到了长沙,魏延知道韩玄难成大器,于是斩杀了韩玄,献出长沙城,投降了刘备。刚入刘备队伍时,魏延因为斩杀韩玄,诸葛亮认为他不够忠诚,没有重用他,后来刘备入主西川,魏延屡立战功,显示了足够的忠诚,于是刘备提拔他做了牙门将军,后来他又跟着刘备攻克了成都。刘备立足西川后,决定重用魏延,他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和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惊声一片。曹操知道刘备得了西川后,决定率军攻打汉中,魏延在汉中保卫战中屡破敌军,刘备又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223年,刘备逝世,诸葛亮为了振兴蜀汉而率军北伐,魏延在北伐中多次做为先锋大将,屡立战功。特别是第一次北伐中,魏延献子午谷奇谋,突袭长安,魏国大将军夏侯楙弃城而逃,刘禅于是封魏延为大将军、长安都督和长安太守。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病危,他死前告诉杨仪,他死后,魏延掌握军权,必然谋反。不久,诸葛亮逝世,杨仪、姜维等人命大军撤退,魏延却要求率军北上,杨仪怒斥魏延,说一定要率大军撤退,魏延不听命令,率孤军北上,杨仪命王平、马岱率军拦截,魏延听到消息后,自知不妙,献出长安城,投降了魏国,曹睿让魏延驻守长安,抵御蜀军的反扑,结果王平、马岱真的率军进攻长安城,魏延兵少,寡不敌众,很快长安城失守,魏延正想逃回魏都洛阳,却在路上遭遇马岱的埋伏,被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历史三国的魏延简介是什么
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
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
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
这杨仪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获取了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难免会碰出“火花”来,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
《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
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胜。
最后,该谈谈最为人注目的魏延叛蜀一事了。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云:“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于是很多人便用这个会议没有魏延来做文章,说是诸葛密令诛杀魏延的。可实际上呢?
要知道,诸葛生前很欣赏也很喜欢魏延,有所谓“凭魏延之骁勇”。在这一次北伐,魏延是前锋。前锋扎营必然前与主营,而且是在最前线与司马懿军队相持,前锋大将怎么能总是回主营?史书上也说了,诸葛亮死后是秘书长杨仪派秘书费祎去通知魏延的。
有人说杨仪是当时远征军最高长官,其时魏延官拜征西大将军,有假节的身份,而杨仪不过是长史,秘书罢了。
值得考究的就是“若延不从命”这一条,其实这里已经说明诸葛亮是相信魏延带兵的能力的,只是由于诸葛本身事必躬亲的态度,使得他之前总不放心别人来做大事。-----这也是他早死的原因。
所以诸葛亮本身应该也想过,他死后,杨仪等文官,在姜维的保护下回成都,而魏延则带兵继续对抗司马懿。
就这一件事情,害的那些崇拜诸葛的人们为了诸葛的名誉,便处处迫害魏延,一直把他打为现行反革命,到了罗贯中的小说中脑袋也长出反骨了,谬也!只是说明这些诸葛的追随者也不了解诸葛!
而且若魏延想反,何必在发现杨仪蒙骗他之后还带兵回成都呢?而且当时两个人都往成都报告对方谋反,这个时候,文官帮文官了,董允、蒋琬都怀疑魏延而相信杨仪,这也导致了刘禅的判断错误,而魏延则兵散而亡。当然,反对者也可以认为,是魏延方向感太差,走错路了!
倒是他的敌人,杨仪后来由于不得**,而在牢骚中说出当初应该降魏。‘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这或也可以反证魏延没有叛蜀。
用魏延来和其他几员蜀国大将比较一下。
关羽高傲,所以虽然亲善士兵,可是却因为高傲而败亡;张飞则喜欢迁怒下属,也害了自己一条性命;赵云做护卫队长习惯了,带兵是不成的;黄忠杀夏侯渊其实也是刘备的统率下的事情,人又老了,又没什么谋略,一武将耳;马超,武勇超强,可惜由于家世,名声显赫,刘备不放心使用。
所以说,刘备帐下可堪大用的只有魏延。
关于魏延简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