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 梵文 哪个更古老
语言学公认的应该是梵文更古老,因为梵文是记录古印度思想的最古老文字,婆罗门圣典的《吠陀》就是以古代梵文记录的。号称梵天所创,只能供婆罗门祭司使用的宗教文字,并是官方通行的书面文字。
印度亚利安语由时间可区分为:古代(如吠陀语、古典梵语)、中期(纪元前六世纪~纪元后十一世纪顷)、与现代(十一世纪后)三期。其中巴利语所属的「中期印度亚利安语」总称Prakrit语。Prakrit语的意义,根据最通常的主张,是与Sanskrit(古典梵语)相对的语言。亦即古典梵语是根据「巴你尼(Panini)文法」人为规定完成的人工语、雅语、标准语,而巴利语则是没有人为成份的自然语、俗语、民众语。二者同样渊源于古代印度的吠陀语及其他日常用语,因此有着非常亲近的近亲关系。
巴利文最早不过是种印度南方口语,其文字大部分都可以与梵文相通,不过是普通群众借用梵文来记录自己的方言而已。
回复加内沙及提问者: shellbloo:
对不起,我刚看到。我想可能在古代梵语与近现代梵语、梵文的文字和对其他语言文字的影响两个方面有不同理解,所以造成我们的答案分歧。
根据语言学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印度就有用古代梵文书写的宗教经典《吠陀》,里面记载了语言、词汇、语法的分析材料。同时还有对其进行诠释研究的《诠释篇》。其中最先分出的就是语法,在古印度人看来,语法是一切知识学问的基础。这些文献都是古梵语编写,但文字并没有统一,多是口口相传。公元前8世纪,古印度人利用一种从古闪米特人的天城体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又与流行的口语柏拉克里特语有很大区别,这就是梵文文字的正式定型。
公元前600~300年,古印度的语法家巴尼尼,把前人材料整理概括,写出著名的梵语语法书《八书》,成为印欧语系最早的语法书。全书主要对象是梵语,但也兼顾其他地区的部分方言,常将吠陀语言与其他方言进行对比。公元前3世纪、2世纪,均有为此书做注解的语法专家。
由于梵语在古代都是上层社会使用,与民间流行口语差别很大,柏拉克里特语就有很多种,有语法专家将其中一种整理为摩呵罗什脱利文,为婆罗门**所使用;另一种由加达耶纳整理成巴利文,与公元前250年左右供佛**使用。这时候的阿育王的很多碑铭都是用这种文字。此外还有很多未经整理的语言分别成了各地的方言,其中包括后来定型为印度标准语言的印地语。
所有这样语言:印地语、各地方言语都和梵语、摩呵罗什脱利文、巴利文有亲缘关系。
所以,梵语和梵文都是最早的起源,“根据佛教历史的记载,梵文是在公元前2世纪才通俗化,所有的文字,发音等等才完成,”,应该是指巴利语和文字还差不多。不过,我们可以认为,从文字来讲,梵语专用的文字和语法是其他地方方言和文字书写的基础,而且当时由于佛教的分裂,使用书面梵语和巴利语的应该是同时。梵语经典多在北部地区流传,梵文书写的其他西域语言也常见于大乘佛教流行的地区。而巴利文书写的则局限于南印度和南亚其他地方岛屿。
巴利文的概况
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Prakrit)之一。巴利(Pa^li),原是‘线’、‘规范’的意思,后转用为圣典的称谓。如觉音将根本圣典经律论三藏称为‘巴利’,而称三藏之注释为‘义疏’。及至近代,始将三藏及注疏所用的语言称为巴利语。原来的巴利文字母已经不存在,现在缅甸、柬埔寨、泰国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字母记录的。印度也正在从事用印地文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巴利文是什么
巴利文
开放分类:佛教、语言、印度、语言学、佛教术语
巴利Pqli是古代印度一种语言,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印度中期雅利安语中,初期地方语(Prakrit)之一。巴利(Pa^li),原是‘线’、‘规范’的意思,后转用为圣典的称谓。如觉音将根本圣典经律论三藏称为‘巴利’,而称三藏之注释为‘义疏’。及至近代,始将三藏及注疏所用的语言称为巴利语。原来的巴利文字母已经不存在,现在缅甸、柬埔寨、泰国的巴利文三藏也都是用他们本国字母记录的。最近印度也正在从事用印地文字母记录并印行巴利文三藏的工作。
巴利语与梵语(Sam!skr!ta)属于同一语系,二者之语汇有五分之二同形;但巴利语在音韵及文法方面较简略,而且没有表记巴利语的特定文字,系使用各国的文字书写。其字母包括八母音(a,a,i,i^,u,u^,e,o)、三十二个父音(k,kh,g,gh,n%,c,ch,j,jh,n~,t!,t!h,d!,d!h,n!,t,th,d,dh,n,p,ph,b,bh,m,y,r,l,v,s,h,l!),以及一空点m!。此等字母较之于梵语,阙梵语字母中的母音r!,r^!,l!,i^!,ai,au,父音s/,s!,以及止声h!,而另加父音l!。
有关巴利语的文法书,有库罗(B.Chough)的《Compendious Pali Grammar》(1824)、穆勒(Mu|ller)的《Beitra|gezur Kentnis der Pa^li-Sprache》(1867~1868)、尼耶那第洛卡(Nyanatiloka)的《Kleine systematische Pali Grammatik》(1911),以及立花俊道的《巴利语文典》(1910)、水野弘元的《巴利语文法》(1955)、长井真琴的《独习巴利语文法》。字典方面,有齐德斯(R. C. Childers)的《Dictio-nary of the Pali Language》(1875)、戴维斯及史帖德(W. Stede)的《Pali-EnglishDictionary》(1921~1924)等书
梵文和巴利文有什么区别
梵文和巴利文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起源、使用领域以及词汇和语法结构。
梵文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被认为是印欧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主要用于宗教、哲学和文学领域,是印度古代经典文献如《吠陀经》和《摩诃婆罗多》的主要语言。梵文具有丰富的语法规则和复杂的词汇体系,可以表达微妙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巴利文则主要用于佛教经典,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巴利文文献主要包括佛经和三藏,也用于一些文学作品。与梵文相比,巴利文的语法相对简单,更易于学习和使用。
这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梵文的词汇体系更为复杂,有很多派生词和复合词。而巴利文则更注重语音和语调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音调和音节来区分词汇和意义。
举个例子,梵文中的“梵”原意为祈祷、祭祀,后引申为祈祷、祭祀时所用的语言,即梵文,进而又引申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等宗教的经典。而巴利文中的“巴利”原意为线、规范,后转意为圣典。
总的来说,梵文和巴利文在起源、使用领域以及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印度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