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读者,萨尔托和厄瓜多尔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但许多人对其仍存在疑惑。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为你提供清晰的解释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满足你的求知欲望。

萨尔托海岩体

该岩体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达拉布特断裂带北侧,呈北东—南西向不规则长条状产出(图1.15)。岩体侵入在泥盆系内,北部围岩为中泥盆统粉砂岩,砂岩间夹凝灰质砾岩、砂砾岩及中基性火山喷发岩及凝灰岩;南部围岩为上泥盆统凝灰质砂岩、砂岩夹碎屑凝灰岩及灰岩。

萨尔托(厄瓜多尔)

岩体长约31.4km,最宽1.6km,面积19.4km2。东段岩体相对较窄,长约6km,宽数十米至1500 m,是铬铁矿体赋存的主要地带。经岩体内部构造研究和深部钻孔揭示,岩体基底起伏(洼槽、鱼脊)十分突出,且同地表围岩地层中所见的背、向斜褶皱构造相对应(图1.15),表明岩体侵入后曾遭受过同生褶皱。

图1.15萨尔岩体地质图(据新疆地质局三队,1978)

1—泥盆系砂岩、凝灰质砂岩;2—纯橄岩;3—斜辉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岩相带;4—含纯橄岩、橄榄岩异离体的斜辉辉橄岩岩相带;5—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相带;6—铬铁矿群编号;7—辉长岩;8—地层及岩体与围岩接触面产状;9—流线产状;10—斜冲断层;11—平推断层;12—性质不明断层;13—剖面线及编号

组成岩体的主要岩石为斜辉辉橄岩类,内含有纯橄岩、斜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异离体。数量上各种异离体有从北东到南西逐渐增多的趋势。纯橄岩异离体在岩体中所占比例较小,约为1.5%左右。总体岩相分带不十分明显,仅大约可能分出三个岩相带。即北部含纯橄岩异离体少而小的斜辉橄榄岩-斜辉辉橄岩岩相带,中部为片理化、滑石碳酸盐化含小而多的纯橄岩,橄榄岩异离体的斜辉辉橄岩岩相带;南部的纯橄岩-斜辉辉橄岩岩相带。其间由异离体和流动构造展布表明。中部的片理化碳酸盐化含小而多的纯橄岩和橄榄岩异离体的斜辉辉橄岩岩相带,是个岩浆相对较活动的地带,且由流线倾伏方向指示,岩浆是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仰流注入的(王恒升等,1983)。

据夏林圻等(1978)研究。岩体内的纯橄岩明显可区分出成岩、成矿两类。成岩者橄榄石含镁高(Fo91~92),岩石多纤胶蛇纹石化和叶蛇纹石化,副矿物铬尖晶石和尘点状磁铁矿含量低。成矿者橄榄石多属镁-贵橄榄石、粗粒-伟晶状结构,岩石多遭纤胶蛇纹石化和微晶绿泥石化,副矿物铬尖晶石和尘点状磁铁矿普遍比成岩者高。同样,近矿的斜辉辉橄岩中辉石含量一般相对较低、结晶粒度较粗大,橄榄石也较相对富铁(Fo89),且岩石内常见一种次生透辉石质异剥石;远矿者橄榄石粒度相对较细,属镁橄榄石(Fo91~92)。岩石化学成分,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的岩石基性度(B/S)和与成矿相关的铬、铝、铁组分,含量有随邻近矿体逐渐增高和富集的特点(图1.16)。

萨尔托(厄瓜多尔)

图1.16萨尔托海岩体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图(据夏林圻等,1978)

在该岩体内已发现大小矿体数百个,它们呈群呈带产出,以囊状透镜状和豆荚状矿体为主,条带浸染似层状矿体不多。矿体的直接围岩有纯橄岩、滑石碳酸盐化纯橄岩或斜辉辉橄岩。小型矿体多直接产于斜辉辉橄岩中,有时一个矿体还具两种围岩,一半在纯橄岩异离体内,另一半在斜辉辉橄岩中。除条带浸染状矿体(如7号矿群)与围岩为渐变过渡关系外,矿体与围岩界线普遍较清楚截然,且在矿体外缘常发育有叶蛇纹石-绿泥石薄壳。

矿石以稠密浸染—块状矿石为主,条带浸染矿石主要见于7矿体和某些豆荚状、囊状矿体的边缘。此外在11矿群和19矿群体中还出现少量豆状矿石。矿石造矿铬尖晶石,块状者为铝铬铁矿,条带浸染状者(如7矿群)为含铁富铁铬铁矿。

岩体中所见矿体群,几乎大部分都产出在岩体偏北部位的构造-岩浆活动地带内。特别是那些岩浆流动具弧流、涡流地段。夏林圻等(1978)研究总结提出过“流动构造明显发育地段,也恰好是矿带所在位置。表明这些地段是岩浆活动性较强地带”,且他们进一步对原生流动的构造分析后还发现,处于岩体基底洼槽中心位置的较大矿体群附近,原生流动构造的展布常出现紊流、弧流等。表明岩浆在此处曾发生过涡流、弧流等特殊运动,涡流处矿体规模大,弧流处矿体规模较小,而平流处矿小或无矿。这说明岩浆活动性及运动方式不仅关系到矿体的形成,也影响到矿床规模的大小和矿石类型的差别。

为了比较岩浆不同运动方式产生的岩石、造矿和副矿物铬尖晶石成分的特征。表1.2、表1.3、表1.4分别列出了22、7矿群的岩石和矿石的分析结果,其中22矿群代表产于涡流运动形式中的囊状、豆荚状矿体的矿石和近矿围岩,7矿群代表产于平流(层流)运动形式中似层状浸染状矿体的矿石和近矿围岩。由表可看出两种不同运动形式中的造矿和副矿物铬尖晶石成分是明显不同的,以Al2O3、TFeO和MgO三种组分看、平流(层流)区的造矿铬尖晶石是以低铝、镁而富铁为特征(图1.17、图1.18)而涡流区恰相反,以低铁而富铝、镁相区别。副矿物铬尖晶石亦有相似情况,也呈现一种反消长关系。而在同一运动形式生成的造矿和副矿物铬尖晶石成分间的这种反消长关系更是明显和突出。如以平流形式为例,造矿铬尖晶石通常是低铝高镁铁的。相反,副矿物铬尖晶石却是高铝低镁铁的。又如涡流地区(22矿群)矿体的造矿铬尖晶石通常是富铝镁而低铁,副矿铬尖晶石却又是相对低铝镁而富铁的。同样反映在近矿纯橄岩化学成分上,涡流区又相对较平流区的纯橄岩富铬铁而低铝。这恰好又同平流和涡流区矿质元素迁移规律形成一种十分反常的关系。由此,不难认为岩浆的不同运动或流动方式,不但对元素迁移有明显的选择性,而且对矿物成分或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的择位,也有一定控制作用。

表1.2造矿铬尖晶石化学成分(单位:%)

表1.3副矿物铬尖晶石化学成分(单位:%)

表1.4近矿围岩岩石化学成分(单位:%)

图1.17 7矿群、22矿群造矿和副矿物铬尖晶石化学成分变化对比图

(a)造矿铬尖晶石;(b)副矿物铬尖晶石

图1.18近矿纯橄榄岩化学成分对比图

****到萨尔托海乡的距离

驾车路线:全程约533.0公里

起点:****市

1.****市内驾车方案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左转进入南湖东路

2)沿南湖东路行驶140米,过右侧的新疆人才大厦约120米后,直行进入南湖西路

3)沿南湖西路行驶620米,过右侧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楼约300米后,稍向右转进入华凌市场立交桥

4)沿华凌市场立交桥行驶260米,过华凌市场立交桥,稍向左转进入华凌市场立交桥

5)沿华凌市场立交桥行驶70米,在入口,进入河滩快速公路

2.沿河滩快速公路行驶7.5公里,直行进入吐乌大高速公路

3.沿吐乌大高速公路行驶105.4公里,朝北屯/五彩湾方向,稍向左转

4.行驶2.3公里,直行进入G216

5.沿G216行驶318.9公里,稍向右转进入S320

6.沿S320行驶44.9公里,右后方转弯进入S228

7.阿勒泰地区内驾车方案

1)沿S228行驶51.8公里,右转

2)行驶110米,右转

3)行驶58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萨尔托海乡

萨尔托海铬铁矿

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图2.45)。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位于克拉玛依市以北的扎伊尔山区,呈NE向沿达拉布特断裂带及其北侧次级断裂产出,东起木哈塔伊,向西南经萨尔托海、达拉布特、科果拉、坎土拜克至苏鲁乔克以西,东端隐伏于白杨河谷,西端被阿克巴斯套花岗岩所截,全长约100km,最宽处在萨尔托海地区,为5~8km。萨尔托海地区,超基性岩体东半部为片理化较弱的方辉橄榄岩,但也被若干小的逆冲断层造成叠瓦状构造(图2.46)。西半部为蛇绿混杂岩,含大量构造岩块,再往西依次为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硅质岩—块状熔岩。从蛇绿混杂岩中一些较大的岩块上可见堆积岩的残片,该剖面中变质橄榄岩与火山岩之间原有的堆积岩层已被构造破坏,被蛇绿混杂岩所取代。剖面东段鲸鱼岩体为推覆体,西段大棍岩体也是一个推覆体,均推覆于石炭系陆源碎屑岩建造之上。大棍地区的火山岩层序从下到上:杂色硅质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紫红色放射虫硅质岩。

图2.46大棍-萨尔托海-鲸鱼岩体剖面图

(据杨瑞瑛等,2000,有修改)

1—第四系;2—石炭系陆源碎屑沉积建造;3—硅质岩;4—凝灰岩;5—放射虫化石产地;6—枕状熔岩;

7—超镁铁质岩;8—蛇纹岩;9—达拉布特断裂;10—断裂

在萨尔托海以西的达拉布特、坎土拜克、科果拉、苏鲁乔克等地,蛇绿岩仍以蛇绿混杂体产出,混杂的岩块以辉绿岩居多,野外可见这些辉绿岩岩块断续呈“墙状”产于蛇纹岩中。经复原后的层序由上而下为:①硅质岩,偶尔夹细碧质凝灰岩及少量灰岩透镜体,上覆复理石碎屑沉积物;②中基性熔岩,以细碧岩为主,角斑岩次之,枕状构造发育;③辉绿岩,常呈岩床、岩枝侵入于基性熔岩中,也见辉绿玢岩与基性熔岩过渡;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条带状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等,少见斜长花岗岩。辉长岩向上过渡为块状辉长辉绿岩,向下过渡为含长辉石岩、异剥-透辉石岩、异剥橄榄岩或橄榄辉石岩,其间可见橄长岩透镜体。在阿克巴斯套见含长超基性岩;⑤变质超基性岩,以方辉橄榄岩为主,二辉橄榄岩少量,呈透镜体或等轴体产于片理化方辉橄榄岩中,长5~3m,宽1~2km。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辉长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395Ma(张弛等,1992),与玄武岩共生的硅质岩中发现了属于中泥盆世的放射虫化石(朱宝清等,1987),与达拉布特变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391Ma)(辜平阳等,2009)一致。萨尔托海铬铁矿产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内部,矿区的超基性岩普遍具有铬铁矿化(师占义等,1987)。前人对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方辉橄榄岩里广泛发育的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是原始地幔熔融形成的富铬岩浆的演化产物,另外斜方辉石中还发育铬尖晶石的出溶结构,出溶棒成分说明蛇绿岩在快速就位过程中氧逸度突然升高(陈博等,2008)。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的超基性岩主要分布在达拉布特断裂以北,呈走向NE—NEE的带状分布,断续出露,其中萨尔托海岩体和鲸鱼岩体中已探明有中-大型铬铁矿工业矿床。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沿达拉布特断裂呈NE—NNE向延伸,在东北部较狭窄,中部宽大,西南部呈许多分支散开(图2.47)。

图2.47新疆萨尔托海基性岩体地质略图

(据魏文中等,1987)

岩体中部和东北部是主要的铬铁矿成矿区,NE向延伸分别约4km和6km,宽度变化巨大(数米到>1500m),区内矿群密集,以致密块状和浸染状为主,早期进行了大量地表和浅部矿石的开采。西南部分叉为3支,各宽100~500m,东西长约6km,呈隐伏矿体,矿石中辉石的含量较高。图2.48所示的24矿群和25矿群都位于岩体中段东北部东,22矿群位于岩体东段,本次研究的样品也来自中部的26矿群400余米深处。铬铁矿矿体产出于萨尔托海岩体的方辉橄榄岩层序中,基底地层多为发生了滑石-碳酸盐化的超基性岩。铬铁矿透镜体常被一圈纯橄岩外壳包裹,呈条带状分布,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都发生了强烈的蛇纹石化。

图2.48萨尔托海铬铁矿群的矿体剖面图

(据新疆第七地质大队,1982)

a—22矿群纵剖面图;b—25矿群剖面图;c—24矿群剖面图

铬铁矿矿体主要为板状、囊状、团块状和透镜状,长10~50m,厚0.5~5m,矿体与纯橄岩或方辉橄榄岩之间一般呈截然接触,有些情况下随着橄榄石含量逐渐增加,由铬铁矿矿体过渡为纯橄岩。绝大多数矿石呈块状构造,也有稠密浸染状构造和更少见的条带状、结核状和角砾状构造。铬铁矿颗粒多为半自形,粒度一般为0.5~2mm,普遍发生了碎裂。晚期热液作用发育,块状矿石被不同尺度的蛇纹石化硅酸盐脉穿切。

本次研究矿石样品中的围岩和矿石间隙中的硅酸盐矿物基本都发生了蚀变,主要蚀变矿物是蛇纹石和绿泥石,还有大量晚期碳酸盐脉。根据假象判断这些蚀变矿物的原生矿物主要为橄榄石,其次为辉石,偶尔有少量不透明矿物出现在围岩中或充填颗粒裂隙。新鲜的铬铁矿颗粒在单偏光下半透明,呈褐红色,锥光下透明,呈橙黄色,这些颜色特征说明Al含量较高。不同程度的蚀变沿着新鲜颗粒的裂隙或围绕颗粒边缘发生。在有些浸染状矿石样品中,矿石的矿物颗粒已经完全蚀变,蚀变后的矿物在单偏光下完全不透明,整体呈黑色,锥光下在边缘呈微透明的褐色。另外围岩硅酸盐中还可以观察到大量磁铁矿,常沿铬铁矿颗粒的裂隙和边缘呈网格状交代,有些磁铁矿的**体保留了铬铁矿颗粒的**粒状晶形的假象,呈细小的条带状拼贴而成,更多呈各种拉长、扭曲的形态,显示受到了后期应力作用,发生了塑性变形。新鲜的矿石矿物属于尖晶石族矿物中含铬的尖晶石,而蚀变部分的光性和成分都更接近于铬铁矿。下文将新鲜的部分称为铬尖晶石,蚀变的部分称为蚀变铬铁矿。

铬尖晶石的成分均一(Cr#约0.5,Mg#约0.7),蚀变铬铁矿的Cr、Fe、Al、Mg等主量元素的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Cr明显升高,Al和Mg相应降低,Cr#>0.8,Mg#<0.5。按照尖晶石族矿物的端元组分进行三角图投点,萨尔托海的新鲜尖晶石主要位于铬铁矿和尖晶石端元的中点附近,区域集中,而蚀变铬铁矿成分范围较大,远离尖晶石样品分布的区域,主要都落在铬铁矿的区域中,多数样品的铬铁矿计算分子为65%~80%;少数几个样品的Fe含量较高,与尖晶石区域相比更靠近磁铁矿区域。达拉布特地幔岩中的尖晶石与萨尔托海铬铁矿矿石的铬尖晶石成分非常接近,也处于尖晶石和铬铁矿端元中点附近的狭小范围内,同处于一套蛇绿岩杂岩体中,两者的成因联系也由此体现。塔城北山橄榄岩中的尖晶石区域较分散,比达拉布特地幔岩和萨尔托海的新鲜尖晶石样品略富Cr和Fe3+,而塔城北山变辉长岩中出溶的尖晶石明显比萨尔托海的新鲜尖晶石贫Cr富Fe3+。

矿石中的硫化物整体含量较少,主要为针镍矿-赫硫镍矿-镍黄铁矿-砷镍矿,还有少量的红砷镍矿(NiAs)、Sb和Te的镍矿物等。针镍矿、赫硫镍矿和镍黄铁矿是矿石中最常见的硫化物,常一起充填在铬铁矿颗粒的裂隙中,粒径变化较大,从数微米到200μm不等。镍黄铁矿颗粒普遍碎裂发育,含量不均,即使在同一个颗粒中也有明显的含量变化。针镍矿常与赫硫镍矿共生,两者都可沿着镍黄铁矿的边界和裂隙生长,交代镍黄铁矿形成毛毡状的交织结构。另外,在铬铁矿颗粒间隙的碳酸盐中也包裹了一些细小的**状针镍矿颗粒。在研究的所有赫硫镍矿颗粒中其他元素的含量都非常低,仅有不到1%的Fe。而多数针镍矿颗粒的成分都为纯净的NiS,还有极少量的Fe(<3%),仅在少数几个颗粒中含有大量的Sb(约20%)。镍黄铁矿的成分变化较大,虽然S的含量基本都在33%左右,但Fe/Ni值范围大,Ni的含量由40%~54%不等,其他元素含量均低于1%。

围岩中的硫化物组成与矿石中类似,以赫硫镍矿和镍黄铁矿为主,但针镍矿很少。与矿石中常见的由于交代形成的赫硫镍矿-镍黄铁矿的毛毡状交织结构相比,围岩中的两种硫化物颗粒较自形,晶形完好。赫硫镍矿从外围交代镍黄铁矿,与矿石中的花环状结构类似,成分与矿石中的赫硫镍矿基本一致。围岩中的砷镍矿有两种产出形式:①如图2.49a,b,c所示,与矿石中的产出形式类似,较自形的砷镍矿交代镍黄铁矿,浸染状分布在硅酸盐和碳酸盐中,有时与赫硫镍矿共生;②如图2.49d,e,f所示,显微**状、蠕虫状砷镍矿被镍黄铁矿和赫硫镍矿包裹,或是附着于这些硫化物的颗粒边缘。由于第二类砷镍矿粒径太小,所以仅能对围岩中的第一类砷镍矿进行成分分析。与矿石中的砷镍矿相比,围岩中砷镍矿的成分变化更大,分子式Ni11+xAs8中x的变化范围从0.14~0.98。黄铜矿和辉铜矿在围岩中较常见,与镍黄铁矿或赫硫镍矿伴生。本研究所分析的所有围岩的矿物中,除少数砷镍矿样品的Sb最高达到2%外,Sb和Te的含量都低于0.5%。

图2.49萨尔托海铬铁矿围岩中的Fe-Ni-As-S矿物组合

(据谭娟娟等,2011)

a,b,c—镍黄铁矿被赫硫镍矿和块状砷镍矿伴生;d,e,f—镍黄铁矿和赫硫镍矿中的乳滴状和蠕虫状砷镍矿。Hz—赫硫镍矿;Mr—砷镍矿;Pn—镍黄铁矿

铬铁矿矿床主要有两种产出形式:层状侵入体中的铬铁矿矿床和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后者又常根据其中的Cr含量分为高铬型和高镁型两种,高铬型又称冶炼型,Cr2O3含量为45%~60%,高铝型又称难选型,其中Al2O3含量>25%。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铬铁矿资源都赋存在层状杂岩体中,如南非Bushveld杂岩体和津巴布韦大岩墙中的铬铁矿矿床,这种铬铁矿作为一种典型的早期岩浆矿床,其成因可以用经典的岩浆分异混合模型来解释。对于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前人认为与层状铬铁矿的机制类似,是在岩浆管道内由玄武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即基性岩浆被萃取后,铬铁矿矿浆沿原始岩浆通道原地堆积形成,后来在地幔的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Lago,1982)。也有学者认为豆荚状铬铁矿是原始地幔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再造的产物,富铬矿浆是高度部分熔融的最终残余,如果直接结晶则形成高铬型铬铁矿,如果与基性熔体之间发生再平衡作用则产生了如萨尔托海铬铁矿这样的高铝型矿床(鲍佩声等,1997)。要产生这样的富铬矿浆需要>50%的部分熔融,这往往难以实现。而豆荚状铬铁矿的矿体一般都位于蛇绿岩的亏损地幔橄榄岩部分,难以用结晶分异解释其成因(周美付,1994)。萨尔托海铬铁矿是一个典型的高铝型铬铁矿,是贫硅的MORB型岩浆侵入中等亏损的岩石圈地幔后,熔体和岩石发生大量反应,溶解围岩中的辉石,改变熔体成分,引起了铬铁矿的大量结晶,并与围岩二辉橄榄岩发生反应,形成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直至反应停止后,岩浆沿着裂隙侵入形成橄长岩和辉长岩岩墙,穿切铬铁矿矿体、纯橄岩和橄榄岩。

豆荚状铬铁矿与层状侵入体中的铬铁矿矿层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其独特的结构,不仅仅是矿体呈透镜体,而且矿石本身也常具有特殊的结核状、豆状构造。由于尖晶石大量产出在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中,与橄榄石相比难熔且抗蚀变,所以被广泛用作岩石的成因指示剂。在豆荚状铬铁矿中,铬尖晶石的蚀变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矿石边缘被交代以及周围发育蚀变晕圈的现象在许多铬铁矿矿床有报道(Arai等,2006;Farahat,2008)。萨尔托海铬铁矿的部分矿石在蚀变后Cr2O3的含量从40%上升到55%,成分从含铬的尖晶石变成了铬铁矿,发生了Cr的富集。生成铬铁矿的蚀变都发生在矿石的颗粒边缘以及充填裂隙,是原生尖晶石从岩浆结晶之后与热液反应的结果。这个反应不仅影响了原生的尖晶石,对基质的硅酸盐矿物也有相应的改造作用。萨尔托海铬铁矿的矿体一般被纯橄岩包裹,普遍发育蛇纹石化,在我们观察的样品中,矿石周围和裂隙中的基质成分都以绿泥石为主,而且绿泥石蚀变晕圈围绕矿石与围岩纯橄岩呈截然接触,即见生成绿泥石的蚀变是以矿石为中心往外扩散发育的,而围岩中蛇纹岩的全岩Cr含量也相对原始地幔富集,这些Cr有可能来源于残余的地幔橄榄岩中,也很可能是矿石中铬尖晶石的蚀变分解,被流体迁移进入了围岩。

我们认为萨尔托海铬铁矿的尖晶石发生的蚀变过程如图2.50所示。从岩浆中结晶的含铬原生尖晶石被围岩橄榄岩包裹,此时的尖晶石中的 Al3+含量略高于 Cr3+,Fe2+含量与Mg2+类似。随后橄榄岩发生蛇纹岩化,尖晶石也发生碎裂,给流体和氧气提供了通道,当大部分橄榄石都变成蛇纹石以后,直接与蛇纹石接触的尖晶石在氧气和水的参与下可以与蛇纹石反应,尖晶石分解产生的Mg2+、Al3+以及少量Cr3+与围岩蛇纹石反应,生成含铬的绿泥石,形成矿石周围的蚀变晕圈,分解产生的多数Cr3+和剩下的Fe2+交代了尖晶石的Al3+和Mg2+,使尖晶石从铝尖晶石向含铁的铬尖晶石方向演化,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r3+含量远大于Al3+,Fe2+含量增加,原生含铬尖晶石逐渐变成次生铬铁矿,如下式所示:

M(Al,Cr)O4+1.5M3Si2O5(OH)4+H2O+0.083O2=

(M4.33Cr0.67)AlSi3AlO10(OH)8+0.167MCr2O4

等式中的M代表Mg2+、Fe2+、Fe3+等阳离子。反应持续进行,最后直到如某些样品中所见的,尖晶石基本全部被次生铬铁矿交代或者只剩下少数新鲜的核部。于是通过这个反应过程,Cr发生了次生富集,蚀变使含铝的尖晶石变为铬铁矿。

在矿石和围岩中都发现了大量的磁铁矿,矿石中常见在铬尖晶石的边缘形成磁铁矿边,围岩中还观察到磁铁矿脉。基于岩相学的观察,我们认为矿石中的磁铁矿都是由铬尖晶石蚀变形成,新鲜的原生铬尖晶石边缘发生破裂,形成次生的高铁铬铁矿环边,反应进一步进行,矿石和颗粒间隙硅酸盐发生亚固相线再平衡反应,Fe-Mg交换最终使高铁铬铁矿变成磁铁矿细边。这个过程使Cr和Mg进入围岩中,在蚀变矿石的堆晶颗粒间隙硅酸盐中形成大量水镁石。而由于围岩本身是Fe亏损的方辉橄榄岩,所以围岩中的磁铁矿也很可能来源于铬尖晶石的蚀变以及橄榄石的蛇纹石化。

图2.50萨尔托海铬铁矿矿石中次生高铁铬铁矿环边的形成模式

(据谭娟娟等,2011)

萨尔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厄瓜多尔、萨尔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