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的过程

北京时间2015年7月31日 17:55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吉隆坡正式宣布2020年冬奥会由瑞士洛桑举办, 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由中国北京举办。

这次申办成功,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张家口也是第一个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2008中国申奥过程(2008年中国申奥)

北京申奥成功的过程

2001年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在此之前,北京申奥代表团成员李岚清、刘淇、袁伟民、楼大鹏、王伟、邓亚萍、杨澜以及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向国际奥委会作陈述报告,并就环境、反***、交通、语言等问题回答了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提问。

2001年 7月12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在莫斯科著名的大剧院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宣布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开幕。随后他向即将卸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颁发了俄罗斯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萨马兰奇也充满感情地回顾了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来的工作历程。来俄罗斯参加本次全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李岚清也出席了开幕式。同日中午,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莫斯科斯拉夫饭店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申委代表团按照以往抽签顺序排在大阪、巴黎、多伦多之后第四个出场。

2001年 7月10日国务院副李岚清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一百一十二次全体会议。随同李岚清一同前往的有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和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等。

2001年 7月 9日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在市政府会见了北京市市长刘淇。卢日科夫向中国客人介绍了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的筹备情况,双方还就加强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文化和经贸合作交换了意见。同日,在莫斯科世贸会议中心,北京代表团首先把展台搭建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云集在五城展台搭建现场,第一轮宣传大战开始了。

2008中国申奥过程(2008年中国申奥)

2001年 7月 7日以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为团长的北京奥申委代表团下午离京赴莫斯科,出席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的第112次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北京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会主任于均波,市政协主席陈广文等到机场送行。同机前往的领导还有袁伟民、__坚、刘敬民、于再清、杨正泉、杜德印、张茅、万嗣铨、何慧娴以及嘉宾霍震霆、杨澜、廖秀冬、邓亚萍、杨凌等。北京奥申委工作团、记者团今天也一同随代表团离京赴莫斯科。

2001年 7月 3日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北京宣布:国务院副李岚清将于2001年7月10日至14日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召开的第112次全体会议。

2001年 6月30日"北京奥运·炎黄之光--海峡两岸长跑"活动历时半月到达终点--北京。这次活动自6月16日在台北起跑,先后经过高雄、深圳、宁波、杭州、上海、无锡、南京、青岛,所到之处均得到了当地体育部门及市民的积极响应,参加各地长跑活动的总计有数万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和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为长跑活动鸣枪发令。在北京奥申委形象大使邓亚萍、田径名将邹振先等领跑下,长跑活动进入**。

2001年 6月28日全球华人的代表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正式递交了"全球华人致国际奥委会的***",以表示他们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强烈愿望。

2001年 6月23日时逢国际奥林匹克日,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在北京紫禁城午门前正式举行。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多明戈三大歌王放歌午门,吸引了数万名观众。

2001年 6月13日应俄罗斯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率北京市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北京文化节"。

2001年 6月12日以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为首的代表团11日晚抵达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作为特邀嘉宾将参加13至14日在白沙饭店举行的非洲国家奥委会联合会第九次大会。并介绍、宣传北京的申奥准备情况。

2001年 6月10日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率北京奥申委代表团离京赴肯尼亚的蒙巴萨市,参加非洲国家奥委会协会第九届代表大会和非洲奥协成立20周年庆祝活动。

2001年 6月 8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接受了中建建筑承包公司和德国菲律普·霍尔兹曼股份公司的捐款,并接纳这两家企业为北京奥申委声援团成员。

2001年 5月21日中国民生银行赞助北京2008年奥申委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经叔平和北京市市长、北京奥申委主席刘淇出席签字仪式。在签约仪式上,北京奥申委宣布授予民生银行"北京奥申委热心赞助商"的荣誉称号,并接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声援团成员。

2001年 5月20日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向中外记者介绍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公布评估报告的有关情况,并阐述了评估报告对北京申办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001年 5月16日北京奥申委代表团在日本青森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2008年奥申委副主席蒋效愚向与会媒体记者介绍了北京申奥的进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01年5月15日,北京奥申委在瑞士洛桑接到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评估报告。奥申委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评论说,我们对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报告感到高兴,北京有信心继续展示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条件与能力。

2001年 5月15日北京奥申委在瑞士洛桑接到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评估报告。奥申委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评论说,我们对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报告感到高兴,北京有信心继续展示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条件与能力。

2001年 5月11日北京奥申委举办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申委副主席蒋效愚表示,6月23日在北京紫禁城午门广场举办的"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作为北京申奥重要事项,将成为申办冲刺阶段的"最大亮点"。

2001年 4月30日北京奥申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奥申委副主席蒋效愚介绍5月份北京申奥情况。

2001年 4月19日北京奥申委宣布授予澳大利亚电讯"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并接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声援团成员。 2001年4月18日,香港第一电讯有限公司捐赠北京2008年奥申委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在签约仪式上,北京奥申委宣布授予香港第一电讯有限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并接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声援团成员。

2001年 4月18日香港第一电讯有限公司捐赠北京2008年奥申委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在签约仪式上,北京奥申委宣布授予香港第一电讯有限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并接纳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声援团成员。

2001年 4月11日为支持北京申奥,中国金币总公司特别制作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纪念章"一枚。该纪念章正面图案为北京天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五环图案。背面图案为北京申奥标志和奔向2008年奥运会图案。该纪念章由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共同设计,上海造币厂铸造,直径8厘米,采用了高浮雕造币工艺,铸造量为1500枚。纪念章由中国金币总公司赞助奥申委用做馈赠礼品。

2001年 4月 4日为支持和宣传北京申奥,中国集邮总公司与北京奥申委于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揭晓倒计时100天之际联合发行《全国支持北京申奥行动日》纪念封一枚。香港邮政和澳门邮政也于当日各发行支持北京申奥纪念封一枚。这两枚封分别贴用香港及澳门邮票,销香港及澳门纪念戳。

2001年 4月 2日北京奥申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向中外记者介绍4月份中国将举办多项活动支持北京申奥。并宣布,4月4日是距国际奥委会莫斯科全会投票整整100天的日子,北京奥申委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全国统一支持北京申奥日。

2001年 3月29日北京奥申委宣布授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

2001年 3月20日北京奥申委举行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申委副主席蒋效愚介绍了奥申委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蒋效愚说,北京奥申委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攻坚阶段。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心准备好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时的陈述工作。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三是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环境治理、市政交通建设及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改造、建设等实际工作。

2001年 3月 8日北京申奥声援团再次"扩军",京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声援团新成员。

2001年 2月26日北京奥申委秘书长王伟向喜力香港有限公司颁发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荣誉证书。。

2001年 2月25日海因·维尔布鲁根主席率领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结束了对北京为期4天的考察后,下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大阪。之后,北京奥申委在北京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和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分别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讲话。

2001年 2月24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北京进行第四天也是最后一天的考察。上午,北京奥申委向评估团陈述了技术、医疗卫生、安全保卫、传播和媒体、奥林匹克主义与文化5个主题。下午评估团兵分两路,分别参观考察了朝阳公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信公司、中央电视台、奥体中心、中华世纪坛等。同日下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维尔布鲁根主席和评估团全体成员出席,维尔布鲁根主席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2001年 2月23日上午,北京奥申委陈述了6个主题,分别是:法律、海关和出入境手续、财政、交通、住宿和市场。下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分两路,对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首都体育馆、国家气象局、北京天然气集输公司、中日友好医院、奥林匹克饭店、八达处山地自行车赛场、射击场、老山山地自行车赛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2001年 2月22日上午,北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评估团陈述了残疾人奥运会、环境保护与气象、奥运村三个主题。下午,评估团乘做巴士车分两路参观考察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顺义赛马场、北京工人体育场、五棵松篮球馆和棒球场预留场地、北京第四中学、北京椿树园绿色社区等。

2001年 2月2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率领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一行。同日上午,北京奥申委举行简短仪式欢迎评估团,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刘淇和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分别在欢迎仪式上致词。并向评估团陈述的是第一、第七和第八主题。第一主题的内容是国家和候选城市的特点。第七、第八主题的内容是2008年奥运会的竞赛总体构想和体育项目。下午,评估团实地考察了国家奥林匹克中心和规划中的奥林匹克公园,并参观了北京奥申委办公驻地。

2001年 2月20日评估团主席、荷兰人海因·维尔布鲁根和副主席、瑞士人吉尔贝·费利、国际奥委会代表、澳大利亚人鲍博·埃尔芬斯通,三名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代表:荷兰人埃尔斯·弗里斯曼(女)、瑞士人帕特里克·鲍曼和瑞典人卡特琳·诺琳德(女)于6时10分抵达北京。9时35分,运动员代表、乌克兰著名撑杆跳高选手谢尔盖·布勃卡抵达首都机场。同日,北京奥申委在新侨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介绍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京考察的有关情况和北京奥申委前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2001年 2月19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第一批成员上午9时36分抵达北京。这批成员包括国际奥委会申办城市关系部主任雅克利娜·巴雷特,国际奥委会委员、巴西奥委会主席卡洛斯·阿瑟·努兹曼,以及国际奥委会行政官员奥利维耶·尼亚姆基和斯特凡尼·卡贝萨。11时02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专家代表、韩国奥委会副秘书长尹康老抵京。下午6时15分,抵达北京的是3名国际奥委会委员:菲律宾的弗郎西斯科·艾里扎尔德、英国的克拉格·瑞迪和津巴布韦的托马斯·西托雷。最后抵达的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代表西蒙·鲍尔德斯顿和国际残奥会代表罗伯特·麦克卡罗。

2008申奥是怎样成功的

【申办奥运会】

即申请奥运会的主办权。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必须提前申请,经过奥委会的筛选才能决定。这也是一个国家各个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我国经过多次申请,终于申奥成功,定于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

【2008年奥运会申奥程序】

1999年9月国际奥委会致函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询问是否有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城市。

2000年2月各国在此以前将申办城市报告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8月28日在洛桑举行会议,确定北京、大阪、巴黎、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候选资格。国际奥委会确定的申办程序具体日程如下:

2000年2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举行申请城市联席会议,公布申办新规定和22项提问。

2000年2月25日-6月20日,申请城市回答问卷,6月20日前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答卷。

2000年8月28日-29日,国际奥委会讨论并宣布申办城市。

2000年9月--2001年1月16日,申办城市准备详细的《申办报告》。

2001年1月17日,申办城市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办报告》。

2001年2月中旬-4月中旬,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考察各候选城市。

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12次全会,投票表决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去年12月12日和13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并确定了这一天会议的主要议程。各申办城市做陈述报告时间和程序为:

7月13日,9时-10时,大阪市做陈述报告;

10时15分-11时15分,巴黎市做陈述报告;

11时45分-12时45分,多伦多市做陈述报告;

14时-15时,北京市做陈述报告;

15时15分-16时15分,伊斯坦布尔市做陈述报告;

16时45分,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做考察5个候选城市的报告;

17时30分,国际奥委会委员进行投票表决;

18时(北京时间23时),萨马兰奇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北京申奥的口号】

北京申奥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主要内涵是:

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北京,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将以崭新的、多姿多彩的面貌进入新世纪,她将以饱满的热情欢迎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和各界朋友,共同参与奥运盛会。

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北京申奥的标志】

北京申奥标志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即“同心结”或“中国结”,它采用的是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图案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

北京29届奥运会的标志也是北京奥申委的正式标志,它是北京奥林匹克形象的核心部分,将成为奥运史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标识之一。奥运标志“舞动的北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该标志以独特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印章篆刻和书法为手段,把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起来。简洁的动作线条勾勒出的动态人物寓意一位跑步运动员冲向终点拥抱胜利的姿态,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构成人物的笔画与汉字“京”十分相象,用优美的中国传统书法的独特字体完成,它代表主办城市——中国的首都北京。极具动感的线条也可以诠释为一名“舞者”,表现了13亿中国人民办好奥运的心愿和欢迎世界各地来宾的一片热忱。

【申奥程序细节确定】

国际奥委会于日前在洛桑举行会议,听取了5个申办候选城市所做的陈述报告,并且讨论确定了将于明年7月中旬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会议程序等。出席洛桑会议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日前向记者介绍了会议讨论确定的几个重要事项。

【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程序】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举行第112次全会,选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执委会讨论并确定了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各申办城市做陈述报告时间为(莫斯科时间,莫斯科与北京时差5个小时):9时-10时大阪,10时15分-11时15分巴黎,然后休息半小时。11时45分-12时45分多伦多。休会,午餐。14时-15时北京,15时15分-16时15分伊斯坦布尔;休息半小时,16时45分,由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做考察5个候选城市的报告;17时30分,委员进行投票表决。18时,萨马兰奇宣布表决结果。

1991年3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总体规划的任务,毫无悬念地落在孙大光头上。

“这是一个比亚运会还难得多的任务。”孙大光解释道,举办亚运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肯定会成功的,但是怎样申办奥运会,我们却一点经验都没有。摆在孙大光面前的“资料”只有一张白纸和上面写着的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提出申请、《申奥报告》提交、国际奥委会考察、投票等几个时间。没有半点参考,孙大光却要规划出从筹备申请到最后投票的所有事情。

从1991年3月到1993年9月,在长达30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到底要为申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孙大光一筹莫展。但是,申奥工作绝不能跟着感觉走,每一件事情都要有严格的时间控制,否则将影响整体进程。同时,这些计划还要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系统规划。

孙大光像采访一样请教各个方面专家,翻阅国际奥委会的资料,预测在哪个时间段会有怎样的行动;预计国际上两年间可能发生的所有大事,包括美国总统大选都在其关注范围之内。最后和同事们用手工加电脑完成了“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计划网络图”。

由于条件有限,整幅图是用打印的A3纸一张一张拼凑出来的,需要画的圆圈,也是灵机一动将螺丝帽扣在上面画出来的。孙大光说,1.5米宽、4米多长的整整铺满一面墙的网络图完成时,场景真是蔚为大观。

网络图宏观上规划了365件大事,能看到从申奥开始到投票结束之后,共30个月的所有工作;微观上将每一件大事分为若干个项目、环节,能清晰地看到哪一天需要完成哪项工作。比如《申奥报告》,国际奥委会规定在1993年2月1日之前必须正式提交,但《申奥报告》撰写过程涉及多个部委、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有很多人参与,需要协调很多方面,而其中每一个步骤,在网络图上都有体现。为了保证网络图顺利执行,孙大光特别配发了一份文字的申奥规划和说明,作为奥申委正式文件下发到各部门。依据网络图的督促、指导,申奥工作有条不紊。

一次,港台地区的两位记者来采访,奥申委领导允许他们通过网络图了解申奥进展情况,他们看后非常惊讶:“我们采访过世界上很多申奥城市,北京奥申委领导的头脑是最清醒的。最不可思议的是,你们在1991年初就把这两年的工作全部都规划出来了,而且还变成文字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了。你们的管理、规划才能简直太厉害了!”

后来得知,美国亚特兰大和盐湖城在奥运会申办和筹办中运用了网络图的方法。1992年,孙大光专程去美国考察。他发现,美国人的网络图更注重细节的规划,我们的则是总体的大网络图,更便于宏观指挥、管理,两者各有千秋。

申奥网络图受到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专门与国家体委举办了“系统科学与体育”研讨会。1994年,国家体委还成立了系统科学领导小组,孙大光兼任副组长。钱学森同志专门派助手与孙大光一起研究系统科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并给国家体委写信说:“你们把周总理倡导的组织‘两弹一星’的系统科学方法,运用到体育工作中,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网络图”根据申奥工作的特点,在同一个网络图上规划出了两条主线,这是此前的网络图中从未有过的。孙大光和同事以此网络理论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了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11月,孙大光作为奥申委副秘书长,又领导编制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网络图》,规划了286件申奥大事,为我国申奥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网络图的应用看方**的重要性】

在孙大光看来,网络图的价值更在于它是哲学方**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普遍意义。“有的人只看见一张图挂在墙上,其实里面的学问是很大的。”网络图是一个矩阵结构,每个点之间都可能有联系,强调的是各个结点之间的关系。

早在1994年,孙大光就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尝试。当时,孙大光作为学员,参加刚成立的国家行政学院第一期司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在发言时,他提到亚运会和申奥网络图,将网络图理论用在现代管理方面。

当时国家行政学院刚刚成立,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孙大光从现代管理角度,结合申奥网络图,对行政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校方非常重视这些建议,学院简报上称这堂课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

从此,孙大光更加致力于在实践中对系统科学和方**的研究,“网络图作为系统工程的一种方法运用到社会管理中,使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凭孙悟空怎么跳也跳不出去。”小到一次活动的筹备、一个学校的发展,大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都需要系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作指导。方法不一定能决定成败,但一定影响成败。

中国申奥成功时的情景:

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体会议,决定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城市。举世瞩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经过两轮的投票,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记者在第一时间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祖国,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

【申奥歌曲】

解小东——《为我加油》

这首由孙川作曲,带有摇滚风格的《为我加油》。这首歌的首演就是在“奥林匹克风”为中国奥运健儿赛前壮行的大型文艺晚会上,解小东把一辆650CC排气量的摩托车开上舞台,算是个大胆创新,灯光、音响、舞美及解晓东的演绎,一气呵成,完美震撼,气壮山河。解晓东的音乐风格一直就是大气、动感、活力。在今天听来,这首歌依旧很前卫。

郭峰——《实现梦想》

郭峰的音乐作品向来都是气势不凡,从《让世界充满爱》到《怀抱》,无不透着理想主义的印迹。针对全球华人“奥运到我家”的期盼,他干脆来了一个《实现梦想》。与以前众星捧月不同的是,这首歌将全部由业余歌手演唱,而他们又是来自于各行各业。郭峰说,申奥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每个人都应该为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英——《奥林匹克风》

这是一首老牌“运动”歌,在10年前宣传北京亚运和为奥运健儿壮行的大型歌会上,由那英唱响过。只是当时那英刚出道,与她一起演绎这首歌的还有成方圆、解晓东等其他歌星。现在那英已为歌坛重量级人物,但她为申奥加油的劲头依然不减。就在不久前的《新北京新奥运》大型演唱会上,那英又一人高歌了这首气势磅礴的《奥林匹克风》。

毛阿敏——《好运北京》

毛阿敏亦是情牵奥林匹克的一名“健将”。8年前北京申奥的主题歌《好运北京》就是毛阿敏演唱的。其实毛阿敏还唱过另一首宣传体育精神的歌曲《光荣与梦想》。在去年为奥运健儿壮行和今年的北京申奥歌会上,毛阿敏都是以这首歌来鼓舞斗志的。

田蓓——《奥运北京》

“申奥有我一个”,这对歌手田蓓和演员李彬来说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前不久,由两人倾情演绎的最新单曲《奥运北京》在歌坛推出。田蓓是位很“怪”的歌手,在国外研修几年,拥有法律和理工两方面的学位,而李彬除主持一些电视节目外,还在多部电视剧中担任过角色,此番两人合作,是缘于为申奥做点什么的梦想。

武丹宁——《One world One Home》

这是一首英文申奥歌,中文名字是《一个世界,一个家园》。曲作者是一位23岁的年轻女孩——中央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武丹宁。据报道,如果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首英文歌曲将被确定为奥运会的主题歌;就是申办不成功,此歌也将作为中国申奥的主打歌被隆重推广。

徐沛东——《出发》

曾创作过《篱笆墙的影子》等乡村歌曲的徐沛东,面对一日胜似一日的申奥浪潮,也有些坐不住。终于,一首以北京申奥为主题的新歌《出发》面世了。他说,本来想弄成群星联唱的形式,唱得“气壮山河”一些,但又觉得这样总有些流于形式,还是实在点好。如同歌名《出发》一样,看似平和,其实注入了许多内涵。

火风——《我爱你,中国》

从“大花轿”上下来的歌手火风,现在也走进了“申奥”的行列。他推出的歌曲是《我爱你,中国》,由歌坛老将侯牧人作词作曲。火风说,这首歌虽然与以前的《我爱你,中国》歌名一样,但旋律和内容将更加“中国”。同时,《我爱你,中国》的MTV在6月初向外推出。

中国两次申奥的历程

五次申奥。

1991年,开始第一次申奥。刚刚举办过亚运会的中国,迫切渴望展示自身形象、加强对外交往、融入国际社会。这也正如当时北京申奥口号所描述的“开放的中国盼奥运”。

1998年,开始第二次申奥。首次申奥失利使得这次申奥更加有的放矢,而中国国力的提升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更是举世公认,至于一个民族期待百年的奥运梦,此时正是圆梦的最佳节点。

2002年,开始第三次申奥。在北京取得2008年夏奥会举办权半年后,“冰城”哈尔滨提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但综合条件的相对欠缺,使哈尔滨未能入选4个正式候选城市之列。

2008年,开始第四次申奥。借2005年获得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权的东风,哈尔滨选择申办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雪上设施的差距使得哈尔滨再次未能入围最后的“决赛”,但申奥的过程对冬季运动的拉动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开始第五次申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奥运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也让更多城市看到奥运盛会的综合效应。南京选择申办青奥会,谋求的是拉动城市建设与现代文明同步提升。

关于2008中国申奥过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专题推荐:

欧锦赛2024动态

2024年欧洲杯资讯

巴西甲级联赛积分榜

巴西甲级联赛资讯

巴西足球甲级联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