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世界杯无恶这个问题,世界杯上有哪些暴力事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杯十大丑闻
01. 2010年阿内尔卡辱骂主帅
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法国队0-2不敌墨西哥之后,切尔西前锋阿内尔卡大骂球队主帅多梅内克,引起轩然大波。法国足协做出将他开除的决定,力度之大令人咋舌。法国足协官方声明称:法国足协主席皮埃尔要求阿内尔卡向主教练多梅内克道歉,但是后者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鉴于阿内尔卡辱骂裁判的恶劣行径,在经过主教练多梅内克和足协官员讨论后,我们做出了将阿内尔卡开除出国家队的决定,他将在今天晚上离开法国队训练营。
02 1966年门柱悬案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坐镇主场迎战前联邦德国。赫斯特的入球是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球。当时英格兰队阿兰波尔右路的传中找到了禁区内的赫斯特,赫斯特控球转身怒射,皮球打在门柱砸在地上之后弹出门外。最终对进球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巡边员巴拉莫夫,他在主裁判邓斯特上前询问时坚定认为球已经过线。失球后的前联邦德国队军心涣散,最后时刻被赫斯特再入一球,只获得了亚军。
03. 1990年里杰卡尔德口水门
1990年世界杯1/8决赛上,德国队迎来荷兰队。贝肯鲍尔授意沃勒尔不停地“骚扰”对手的旗帜性人物里杰卡尔德。第22分钟,沃勒尔又朝荷兰队其他球员故意犯规,里杰卡尔德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推搡沃勒尔,揪住他的耳朵还向他吐口水,然后沃勒尔也用口水回应了他。结果里杰卡尔德和沃勒尔双双被红牌罚下场。此时里杰卡尔德如梦初醒。西德队除了沃勒尔,还有克林斯曼和里德尔等著名前锋,而他是荷兰队不可缺少的一员……
04. 1986年马拉多纳上帝之手
1986年的世界杯注定是属于马拉多纳的。在1/4决赛和英格兰的比赛中,马拉多纳打进两球帮助球队战胜了英格兰。不过,球王的第一个进球却是那个世界杯史上著名的“上帝之手”。当时,马拉多纳先是将球分给边路的队友巴尔达诺,后者的射门被英格兰后卫挡出。这时马拉多纳也赶到了,虽然他抢到了第一点,但面对人高马大的英格兰门将希尔顿,他想头球攻门难度极大,最终,他选择了用手将球打入球门,由于他的个子矮小,动作也十分隐蔽,突尼斯主裁判纳塞尔没有发现,并判此球有效。
05. 1982年舒马赫废掉对手
1982年世界杯法国和德国的比赛中,西德队门将舒马赫在和法国前锋巴蒂斯塔争抢时恶意犯规,踢断对方两根肋骨,并打掉三颗门牙,致使可怜的巴蒂斯塔当即昏迷。
06. 1982年德奥联手假球
1982年世界杯小组赛最后一轮,联邦德国和奥地利队大部分时间内完全是在走过场,1-0的比分让两队挤掉阿尔及利亚,双双小组出线。赫鲁贝什开场11分钟的头球让他们1-0取得领先,但此后双方就再未制造任何射门机会。很多德国球迷也认为这样的胜利比出局更为耻辱,看台上一位情绪激动的年轻人甚至当场焚烧了一面德国国旗。
07. 2006年齐达内惊天一顶
2006年世界杯决赛,比赛进入到加时阶段,双方比分仍是1比1,就在人们还在纠结中,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齐达内竟然在无球的情况下回头一记响亮的头球顶跌马特拉齐!当时绝对没人想到齐祖离开足球的方式是如此“另类”,而他被罚下场与大力神杯擦身而过的画面被永远定格,意大利点球夺得了冠军。
08. 1962年加林查红牌
1962年世界杯半决赛4比2击败智利的比赛中,加林查打进2球,但因报复踢人吃到红牌。结果国际足联竟然在巴西上诉的情况下,为对加林查进行禁赛,让加林查在决赛中出场。结果巴西3比1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夺冠。
09. 1994年埃芬博格中指门
1994年美国世界杯,德国队3比2击败韩国队的比赛里,德国中场大将埃芬博格由于被球迷指责,所以极其不冷静地做出竖中指的动作,因此被主帅福格茨开除出国家队。此后,在联赛和欧战里表现出色的埃芬博格一直无缘德国国家队。其实,在1998年福格茨下课之后,德国新任主帅里贝克曾经试图将埃芬博格招入国家队,但被他拒绝。
10. 1986年德国队内讧
1986年世界杯,守门员乌利-施泰纳由于不满自己的替补角色,公开抨击主力门将舒马赫和主帅贝肯鲍尔,结果被开除出队。经历了内讧的德国队也未能最终夺冠,输给了阿根廷获得亚军。
梅西拿过几次世界杯冠军
截止至2022年9月,梅西并没有世界杯冠军。
作为当今世界足坛作为出色的球员,梅西一直以来都是最受全世界球迷关注的超级巨星。尽管他在巴塞罗那拥有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但是梅西至今最大的遗憾就是始终无法在世界杯的比赛中取得任何突破。
梅西4次世界杯之旅
梅西职业生涯总共有过4次世界杯之旅,而最好成绩当属2014年在巴西里约所举行的世界杯比赛。早在2006年的时候,梅西首次代表阿根廷队踏上了世界杯的赛场。可是那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孩子,比赛中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最终梅西也是遗憾的倒在了8强当中。
而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中,两代球王同框联手冲击大力神杯成为了那个燥热夏天球迷们印象最深的时刻。尽管如此,不过他们在那届世界杯所取得的成绩与上一届世界杯所取得的成绩如出一辙,不仅输给了德国队,同时也是再次倒在了8强当中。
而在4年后的里约,梅西则是迎来了自己在世界杯征程中的高光时刻。小组赛中,梅西所领衔的阿根廷队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到最后的决赛中。
而在决赛面对实力强大的德国队时,队友频频浪费绝佳机会,以及自己几次面对门将单刀都无法取得进球,让阿根廷与大力神杯失之交臂。随着格策在加时赛中的绝杀,梅西再次与大力神杯擦家而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届世界杯可是梅西距离大力神杯最近的一次。
而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比赛中,梅西的表现比起4年前的里约有着明显的下滑趋势。要不是自己的好友阿奎罗以及迪玛利亚的除恶发挥,阿根廷恐怕都难以闯进淘汰赛。最终,他们在8强赛中输给了实力强大的法国队,再次无缘大力神杯。
世界杯上有哪些暴力事件
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足坛的5大斗殴事件,排名不分前后。
一、2006年德国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德国对阵阿根廷,双方120分钟打平,进入点球大战,德国第四个主罚点球的罗夫斯基将点球打进之后他在走回中圈时冲着阿根廷的球员们做着闭嘴的手势,这直接导致了比赛结束之后的一场混战。阿根廷后卫库弗雷推到了德国中后卫默特萨克,后来双方多人加入冲突升级为两支球队多名球员之间的斗殴,就连德国领队比埃尔霍夫也和阿亚拉纠缠在了一起,这场斗殴持续了2分钟,近7万名球迷目睹了这一场景。随后,国际足联开出罚单,弗林斯赛后被认为是参与了斗殴,并被禁赛,错过了和意大利的半决赛。
二、1962年世界杯小组赛,意大利对阵智利,赛前意大利记者报料智利贫穷落后,让智利球迷非常不满意,加上意大利对内有很多南美移民球员,更加大了智利人民的敌意。比赛刚开始双方就进行了粗鲁的犯规,第八分钟意大利球员就被罚下一名,随后智利球员与意大利球员就开始了互殴,双方多名球员受伤,甚至智利球员桑切斯的腿在群殴中被生生踢断。这场比赛被誉为足球史上最丑陋的一场比赛。
三、1984年西班牙国王杯决赛,毕尔巴鄂对阵巴塞罗那,当毕尔巴鄂最终1比0获胜之后,马拉多纳愤怒地踢倒了对方球员索萨以及毕尔巴鄂的球迷,骚乱立马引爆了全场,结果数十人在混乱中受伤,这场比赛也成为了马拉多纳的丑陋时刻之一。
四、2004年欧洲杯预选赛,土耳其对阵英格兰,上半场贝克汉姆罚失点球后遭到了土耳其球员阿尔帕伊的羞辱,此时鲁尼按捺不住自己火爆的脾气,一拳打在了阿尔帕伊的鼻子上,随后双方爆发了50多人的一场群殴。
五、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土耳其对阵瑞士,比赛中瑞士队斯特雷勒在第84分钟打进了让土耳其进军世界杯破灭的一球,让土耳其队耿耿于怀,赛后在球员通道双方发生了小规模冲突,随后冲突升级,土耳其球员疯狂地冲进瑞士队的更衣室进行群殴,就连维持秩序的保安都参与到群殴事件中。事后国际足联对土耳其禁赛6个主场和20万瑞士法郎的罚款。
刷屏的世界杯谣言真的无害吗
世界杯赛场之外,“业余球队”冰岛队击败其他强队、墨西哥因球迷狂欢引发地震、有人赌球失败跳楼等传言,也成了球迷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些曾上过微博热搜,在微信、抖音里被网民津津乐道的“新闻”,早已被权威媒体和有关部门辟谣。
这些谣言如何大行其道,它们是否真如看上去那般“人畜无害”?
“无害谣言”实有害
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昕看来,谣言本来都是有害的,只是在有害程度上存在高低、深浅、显隐的不同而已。罗昕说:“有些谣言表面看,似乎是并无恶意、博取一笑,例如冰岛业余队战胜世界强队的信息,看上去似乎有些励志。但这种慢性病不加以调理,长期下去,也会出不少问题。”
“无害谣言”的危害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无害谣言”影响公众的常识性认知。罗昕举例分析称:“墨西哥进球,民众跳跃引发地震纯属无稽之谈,扭曲了人们对于地震这一常识的科学认识”。
其次,常识性的谣言经长期传播,会造成公众的不信任和恐慌,进而降低安全感和幸福感。冰岛队是由导演、牙医等业余球员组成的说法甚嚣尘上,但事实上,这些球员大部分都是各个足球俱乐部的职业球员。但谣言只拿冰岛球员的第二职业做文章,颠覆了网友的日常思维,甚至对国家的足球培养机制产生误解。
世界杯期间,不同版本“世界杯赌球输钱跳楼”的视频和文字消息四处流传,形成一种“赌球很常见”的印象,进而助长赌球风气,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然而经了解,所有视频均非因为赌球而跳楼。
罗昕认为,谣言如果长期流传,会干扰社会秩序,倒逼政府和传统媒体一再辟谣,也间接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
“娱乐化”加速谣言传播
“无害谣言”仅因网民觉得无伤大雅便会形成大范围传播吗?业内人士认为,自媒体的娱乐化特征“助力”了谣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杜兴彦认为,当下整个社会呈现娱乐化的倾向,而本次世界杯中广为传播的谣言类型也正是“新奇特”一类的。
罗昕指出,这种娱乐化的特征,恰恰迎合了受众猎奇、免责、从众等心理。
追根溯源可发现,这些假新闻的首发平台均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原本是网民用来调侃的段子,一些自媒体未加考证进行二次传播,形成大范围扩散。
罗昕分析,“流量论英雄”的自媒体是世界杯谣言的主要载体。本就自带流量的世界杯话题,一旦出现夸张新奇的内容,更容易成为自媒体“蹭热点”的机会。
杜兴彦指出,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传播者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觉得这些谣言本身无害,因此传播“无害谣言”的行为也没有什么大危害,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罗昕也认为,受众在接触时,即使心生疑虑,也可能因为娱乐没有危害、不用追责的从众心理而加以传播和扩散。
谣言止于智者
类似于世界杯的谣言,其实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如“新加坡电视台已经宣布了这一消息:今天晚上极度危险的、高辐射宇宙射线将会贴近地球通过……记得群发给你的朋友,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早已被辟谣,但在几年后,“新加坡电视台”又被改写成了“美国电视台”……这则谣言仍变着花样流窜在网络之中。
如何治理这些谣言?如何真正做到让谣言止于智者?罗昕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谣言的分类分级和追责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谣言的生成和扩散;更重要的是,在媒介素养上,要让网友认识到谣言的隐蔽性和有害性,减小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危害程度。
来自凤凰网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