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世界杯 趣闻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世界杯 趣闻的知识,包括世界杯都有什么趣闻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世界杯的趣闻你知道多少呢
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运动的狂欢,各个参赛国之间的文化碰撞与交融也组成了世界杯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许多小事都因世界杯变得五光十色,世界杯同样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鲜活有趣。PART 001揪着裤子罚进点球1938年世界杯半决赛,意大利对巴西,著名射手梅阿查正准备罚点球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裤带松开了,裤子一直往下掉,梅阿查只能用左手揪着裤子助跑、射门,幸运的是他将点球罚进,而意大利正是凭借此球打进决赛。PART 002印度队买不起球鞋退出比赛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赛在巴西开战,印度队在预选赛中由于同组对手全部退出,不战而胜,直接拿到了决赛阶段的入场券。他们此前一直光着脚踢球的,但世界杯赛事规定球员必须都要穿鞋,在最后时刻,印度队却不得不因买不起球鞋而放弃比赛。PART 003进球英雄被队友打晕在1954年第五届世界杯乌拉圭和匈牙利进行的半决赛比赛中,开始乌拉圭以0:2落后,但下半场15分钟,何柏格为乌拉圭攻进2球,把比分扳平。狂喜的队友围上来又捶又打,以示庆贺,没想到竟然把他打晕在地,抬了出去,结果乌拉圭2:4输掉了这场比赛。PART 004参赛前先做题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巴西国家队在选拔球员时发明了一套奇葩规则。在每次大赛的国家队召集期间,巴西足协都会组织候选球员进行一次测试。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应用题等一系列IQ题目,还会对球员们进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智商和情商达标的球员才有机会为国家队出战。就在1958年和1962年世界杯赛前,巴西球星“小鸟”加林查两次参加了选拔测试,并且两次都不达标。然而,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足协最终特批加林查征战世界杯。结果,加林查参加的两次世界杯,巴西队都夺得了冠军。PART 005蜜蜂来参赛2009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中,墨西哥与萨尔瓦多队交手。当比赛刚刚开始不到3分钟,萨尔瓦多队门将突然慌忙逃窜。原来,就在萨尔瓦多队门前,突然闯入了大群蜜蜂。胆小的萨尔瓦多门将向一边跑一边向裁判投诉。这时蜜蜂越聚越多,嗡嗡的声音甚至超过了观众席上的喧闹。场外工作人员提着灭火器冲进场内,对蜂群进行攻击。为此,比赛暂停了6分钟,萨尔瓦多门将才得以回到球门前。最终墨西哥以4-1战胜了萨尔瓦多。
世界杯都有什么趣闻
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运动的狂欢,各个参赛国之间的文化碰撞与交融也组成了世界杯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许多小事都因世界杯变得五光十色,世界杯同样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鲜活有趣。
PART 001
揪着裤子罚进点球
1938年世界杯半决赛,意大利对巴西,著名射手梅阿查正准备罚点球时,突然发现自己的裤带松开了,裤子一直往下掉,梅阿查只能用左手揪着裤子助跑、射门,幸运的是他将点球罚进,而意大利正是凭借此球打进决赛。

PART 002
印度队买不起球鞋退出比赛
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赛在巴西开战,印度队在预选赛中由于同组对手全部退出,不战而胜,直接拿到了决赛阶段的入场券。他们此前一直光着脚踢球的,但世界杯赛事规定球员必须都要穿鞋,在最后时刻,印度队却不得不因买不起球鞋而放弃比赛。

PART 003
进球英雄被队友打晕
在1954年第五届世界杯乌拉圭和匈牙利进行的半决赛比赛中,开始乌拉圭以0:2落后,但下半场15分钟,何柏格为乌拉圭攻进2球,把比分扳平。狂喜的队友围上来又捶又打,以示庆贺,没想到竟然把他打晕在地,抬了出去,结果乌拉圭2:4输掉了这场比赛。

PART 004
参赛前先做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巴西国家队在选拔球员时发明了一套奇葩规则。在每次大赛的国家队召集期间,巴西足协都会组织候选球员进行一次测试。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应用题等一系列IQ题目,还会对球员们进行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智商和情商达标的球员才有机会为国家队出战。就在1958年和1962年世界杯赛前,巴西球星“小鸟”加林查两次参加了选拔测试,并且两次都不达标。然而,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足协最终特批加林查征战世界杯。结果,加林查参加的两次世界杯,巴西队都夺得了冠军。

PART 005
蜜蜂来参赛
2009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中,墨西哥与萨尔瓦多队交手。当比赛刚刚开始不到3分钟,萨尔瓦多队门将突然慌忙逃窜。原来,就在萨尔瓦多队门前,突然闯入了大群蜜蜂。胆小的萨尔瓦多门将向一边跑一边向裁判投诉。这时蜜蜂越聚越多,嗡嗡的声音甚至超过了观众席上的喧闹。场外工作人员提着灭火器冲进场内,对蜂群进行攻击。为此,比赛暂停了6分钟,萨尔瓦多门将才得以回到球门前。最终墨西哥以4-1战胜了萨尔瓦多。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弃权传染病
1950年巴西世界杯的预选赛上,奥地利、土耳其和叙利亚同分在一个小组。但是比赛还没有开始,先是奥地利突然宣布弃权,接着叙利亚也退出比赛。按规定,该组的第一名参加进入世界杯16强。这样一来,土耳其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晋级。当两个月后决赛开始时,土耳其队也突然宣布弃权!人们说,土耳其是得了“弃权传染病”了。
10比1的笑话
同样是在1950年世界杯上,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以0比1负于无名小卒美国队。一位英国记者为了不使本国读者感到痛苦,竟将结果改为10比1发回国内去。球迷当时不难过,事后弄**相后已是啼笑皆非。这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本场比赛也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冷门之一。
引火烧身的记者
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出人意料地栽倒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队脚下,只得提前回国。因为害怕球迷们的“惩罚”,他们选择了夜间在国内降落的班机。然而,当队员们刚一走下飞机,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有臭鸡蛋、西红柿、空罐头盒等等。一时间教练和队员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全身麻木。最后,连足球队领队的住宅和足协办公室的门窗也被捣毁了。
这其中有一位记者,为阿根廷队的失败在报上辩护了一番。结果,他引火烧身——自己遭到袭击,挨了拳脚,照相机被砸坏,汽车被推翻并被点火烧毁。
身价百倍的裁判
1958年世界杯的法国裁判格依盖曾成为巴西的“一号国宾”,因为他担任主裁判的那场决赛结束之后,巴西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格依盖在世界杯比赛结束以后,被邀请到巴西进行了一个月的旅游,巴西方面支付了他此行的全部费用,在旅游期间,他得到巴西人民的隆重款待。之后有段时间,每当巴西境内有重大足球比赛,总是请他在比赛开始之前出场同数万观众见面,然后在场内独自绕场一周,接受万众的欢呼,这名裁判成为巴西报纸、广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1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1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1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月30日,**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1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2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世界杯趣闻录
作者:季一德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1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1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1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月30日,**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1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2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文章分享结束,世界杯 趣闻和世界杯都有什么趣闻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