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世界杯最红的国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世界杯球队身价多少
随着俄罗斯世界杯32强提交了正式参赛名单,各支球队的总身价也随之出炉。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统计的数据,今年的榜单冠军被年轻的法国队获得,德尚执掌的这支年轻球队以9.6795亿英镑的总身价傲视群雄,而过去几届大赛均位居榜首的西班牙队以9.315亿英镑降至次席,巴西、英格兰队分别以8.55亿和7.866亿英镑位居第三和第四,卫冕冠军德国队在经历了人员调整后,以7.848亿英镑排名第五。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法国队之所以能够在这份榜单中异军突起,主要还是和过去几年该国青年才俊的大量涌现以及国际足球市场频现的身价虚高化有关,虽然身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球员的实力,但却不能把它简单和球队的能力挂钩,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更看重的还是团队能力与协作精神,要想冲击冠军,还得靠整体。
国际足坛身价虚高成常态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32支参赛的世界杯球队当中,总身价排名第一的已经不是前几年的西班牙和德国队,而是生力军法国队。数据显示,德尚率领的这支球队以9.6795亿英镑的身价高居榜首,排在它身后的是西班牙、巴西和英格兰,卫冕冠军德国队在经历了一定范围的人员调整后,目前位居整个榜单的第五名,而另外三支世界杯的热门球队比利时、阿根廷和葡萄牙则分居6至8位。值得注意的是,亚洲最高的是韩国,仅排名第23位,效力于英超的孙兴慜是贡献最大的球星。
虽然这样的排名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考虑到过去几年世界足坛球员年轻化和转会身价虚高化的趋势,其实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榜首的法国队为例,从2016年开始,法国队93-95年龄段球员实现了井喷式的爆发,从初出茅庐的后防球员瓦拉内、乌姆蒂蒂到中场大将博格巴,再到最近蹿升势头明显的前锋费基尔,高卢雄鸡年轻人的迅速成长也让他们的身价随之完成了几何增长。除了他们之外,更年轻的登贝莱和姆巴佩在过去2年如火箭般蹿升的速度,也让他们各自的身价均超过1亿欧元,如今有这样一批球员压阵,法国队确实可以稳稳占据这个榜单的第一位。
另外一支身价虚高的代表球队就是“三狮军团”英格兰队,有目前欧洲最红前锋哈里·凯恩压阵,球队位居身价榜的第四位不足为奇,但是考虑到英超联赛各支球队在引进本土球员时,一般都会虚抬身价,因此这支英格兰队中的身价总和确实有一定的“水分”,而这从人员的配置上也能看出一二,相比德国和西班牙相对稳定的阵容,英格兰队此番到俄罗斯的这23人,多数在能力上和自己的身价并不相符。
身价不能与实力画等号
虽然法国队在这份榜单中高居榜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尚率领的这支球队就比其他队伍高出一筹,毕竟决定身价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球员的身价同实力相提并论。法国队阵中有过世界杯经历的球员屈指可数,即便是和两年前的欧洲杯阵容相比,“高卢雄鸡”也有了一定范围的调整,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队还很难被称为世界杯的大热球队。
而身价处于排行榜下半区的球队同样不可小觑,其中的代表球队就是中北美区劲旅哥斯达黎加队,4年前,他们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从死亡小组中成功突围,被他们压制的可是当年的热门球队意大利和英格兰。要知道这两支球队的身价要远远超过哥斯达黎加,尽管如此,名气小的前者还是从小组出线,而球队身价最高的队长鲁伊斯当年也不过800万欧元的身价。
说到欧洲球队,就不得不提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冰岛队,这支在两年前欧洲杯上横空出世的球队有太多励志的故事,除了中场核心西古德森外,球队其余22名球员的身价远低于欧洲其他球队成员,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冰岛队还是以预赛小组第一的成绩昂首出线。“维京战吼”也用硬实力证明,身价并非是决定足球胜负的唯一因素。
世界杯更看重团队能力
既然身价不能作为评定实力的唯一标准,那么什么样的球队,或者说什么样的配置才能在世界杯上走得更远呢?事实证明,一支球队要想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中走得更远,确实需要顶级球星压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球队的战术就只是简单地围绕他来进行,要想赢球,看的是团队,靠的是整体.
时间回到4年前,当格策为德国队破门帮助球队第四次加冕世界杯冠军的时候,留下的是落寞的阿根廷人,相比对手阵中的梅西,德国人拥有更强大的团队,虽然厄齐尔、穆勒和克罗斯组成的攻击线身价不如梅西和阿奎罗的组合,但是靠整体踢球的德国人还是笑到了最后。要知道,上届比赛的身价冠军西班牙队连小组都没出线,当时大牌云集的他们正是输在了战术不清这一点上,因此尽管他们坐拥阿隆索和伊涅斯塔这样的顶级中场,依然难逃无缘16强的厄运。
来源新浪娱乐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弃权传染病
1950年巴西世界杯的预选赛上,奥地利、土耳其和叙利亚同分在一个小组。但是比赛还没有开始,先是奥地利突然宣布弃权,接着叙利亚也退出比赛。按规定,该组的第一名参加进入世界杯16强。这样一来,土耳其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晋级。当两个月后决赛开始时,土耳其队也突然宣布弃权!人们说,土耳其是得了“弃权传染病”了。
10比1的笑话
同样是在1950年世界杯上,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以0比1负于无名小卒美国队。一位英国记者为了不使本国读者感到痛苦,竟将结果改为10比1发回国内去。球迷当时不难过,事后弄**相后已是啼笑皆非。这成为世界新闻史上的一大笑话,本场比赛也被认为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出人意料的冷门之一。
引火烧身的记者
在1958年瑞典世界杯中,阿根廷队出人意料地栽倒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联邦德国队脚下,只得提前回国。因为害怕球迷们的“惩罚”,他们选择了夜间在国内降落的班机。然而,当队员们刚一走下飞机,就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有臭鸡蛋、西红柿、空罐头盒等等。一时间教练和队员们被打得鼻青脸肿、全身麻木。最后,连足球队领队的住宅和足协办公室的门窗也被捣毁了。
这其中有一位记者,为阿根廷队的失败在报上辩护了一番。结果,他引火烧身——自己遭到袭击,挨了拳脚,照相机被砸坏,汽车被推翻并被点火烧毁。
身价百倍的裁判
1958年世界杯的法国裁判格依盖曾成为巴西的“一号国宾”,因为他担任主裁判的那场决赛结束之后,巴西队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
格依盖在世界杯比赛结束以后,被邀请到巴西进行了一个月的旅游,巴西方面支付了他此行的全部费用,在旅游期间,他得到巴西人民的隆重款待。之后有段时间,每当巴西境内有重大足球比赛,总是请他在比赛开始之前出场同数万观众见面,然后在场内独自绕场一周,接受万众的欢呼,这名裁判成为巴西报纸、广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1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1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1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月30日,**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1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2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世界杯有什么趣闻吗
世界杯趣闻录
作者:季一德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1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1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1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月30日,**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1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2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1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月3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个“种子队”,其余8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3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3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2022年世界杯足球名字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用球叫做AL RIHLA,中文名字叫做“旅程”。
这个足球是由著名的体育集团阿迪达制造出来的,这也是阿迪达斯运动公司位世界杯制作的第十四次比赛用球,这次的用球使用了很多的高科技,也是历史世界杯上最快的球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足球的飞行速度都要更加的快速。
为此款足球设计的总监在发布会上表示到,这款足球采用了前沿科技技术,让足球在全方位都有了很好的提升,好的足球能够使比赛更加顺畅,同时足球的速度,精准度和稳定习惯的提升也是保证球赛有良好看点的重要基础。
所以重金打造,为了就是让球员们有更好的比赛体验,观众有更好的观赛体验。
这款足球的整体设计是从卡塔尔国家的国旗,文化以及标志性帆船等等元素中提取出来的,最红要的是卡塔尔国家的国旗融汇进了这款足球里面。
“旅程”足球的核心技术:
CTR-CORE这是本球的核心技术,能够帮助足球有更好的反弹准确性,气密性以及形状记忆力,这样在被踢在空中的时候也能够很好的保持球身的形状,不至于影响球的飞行速度和方向。它是由二十个纹理感聚氨酯组合而成,也是为了改善足球的精准度。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专题推荐: